2023年5月26日 星期五

青光眼、黃斑部病變有哪些症狀?


https://health.tvbs.com.tw/review/339779

https://youtu.be/Pjlia2FLUks

曾接受近視雷射的民眾,是否較容易罹患青光眼?眼科醫師周宗賢解釋,會接受視力雷射大多是高度近視, 高度近視本來就比較會有青光眼,不過進行視力雷射後角膜會變薄,測得的眼壓會偏低,所以很容易忽略眼壓其實已經變高了。做過近視雷射的人眼壓大多在1011毫米汞柱左右,因此超過15毫米汞柱就要特別當心,不過一般人其實很難自我察覺,建議曾進行近視雷射的民眾就醫時可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新的眼壓機器會在測量眼壓的同時,會一併測量角膜厚度,根據角膜厚度做眼壓數值矯正。

而黃斑部病變會有哪些症狀?初期黃斑部病變的中間視野會呈現扭曲狀,感光細胞會歪歪斜斜的,接著會出血爆開,變成濕性型態,中間視野就會被血塊擋住看不到。

 想要自我檢測黃斑部病變,可以利用阿姆斯勒方格,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方格,正常是中心有黑點,如果黑點擴散,或是格線有扭曲就要特別當心。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務必小心罹患黃斑部病變!周宗賢舉例,自己有位40歲左右的朋友,體型瘦瘦的,平常有高血壓,但沒有接受治療,某日追劇到一半,覺得室內燈光忽然變暗,看東西變得不清楚、變形,結果檢查發現是高血壓造成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導致黃斑部水腫,建議民眾若有高血壓、糖尿病,都要特別注意,尤其糖尿病失明機率是一般人25倍,一定要小心。

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五招輕鬆預防白內障

 


白內障雖然是老化造成的,但還是可以預防的,預防白內障同時可以延緩老化,讓身體更健康。以下提供五招預防白內障的方法:

1. 健康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魚類、堅果,少吃加工再製食物

2. 控制三高:追蹤血糖、血壓、血脂,減重,尤其是血糖,務必與醫師配合,服藥、運動、節制飲食,讓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

3. 避免強光刺激:不論是陽光或是工作場所的強光或是像雪地的反光,長期的刺激都容易造成白內障的產生,佩戴太陽眼鏡或是帽子,減少強光的照射

4. 戒菸:抽菸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容易讓白內障提早發生

5. 避免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止痛藥:長期服用止痛藥或是類固醇都會造成後囊性的白內障,有些來路不明的黑藥丸,其實也都含有類固醇成份

簡單五招就能讓你預防白內障提早來報到,還能讓身體不隨著年齡退化,活得更健康。

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

白內障六大前兆



過去50歲以上有白內障的人大約6成,60歲以上有白內障大約8成,但現在高度近視者不少,加上長時間使用3C,白內障年齡層已往下降,甚至3、40歲就開始出現。究竟如何自我察覺白內障?由鄭凱云主持的網路節目《如果云知道》請到眼科醫師周宗賢來帶你了解白內障。

白內障看到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周宗賢說明,白內障是一種很慢性的變化,有點像溫水煮青蛙,病況可能每天增加一點點,不見得能夠很快察覺;而白內障看到的東西是模糊的,沒有對焦的感覺,一般人看東西是清楚、邊緣是銳利的,但白內障看到東西的邊緣會霧霧不清楚。

如何察覺白內障?6大前兆要注意

生活中如何自我察覺可能有白內障?周宗賢說,可從一些簡單的症狀開始留意,若出現以下變化要特別注意:

1.覺得視力模糊。

2.白天看東西特別容易畏光。

3.晚上看路燈會出現光暈。

4.看景物覺得顏色變得很灰暗。

5.近視度數突然暴增(例如近視500度變1000度)。

6.老花突然消失,看近物變得清晰。

白內障能不能點眼藥水就好?

若得到白內障,能不能點眼藥水就變好?一定要手術嗎?周宗賢表示,白內障沒辦法用眼藥水做治療,以目前科技無法用藥水讓水晶體恢復到清澈狀態,只能用手術方式處理。

 不過,現在的手術方式跟以往大不同,周宗賢說,以前要做1.2公分左右的切口,才能把白內障擠出來,所以要縫4、5針;但現在技術只要將麻醉藥點在眼睛,做一個2.2毫米的小切口,過程中不會痛,也不會有不舒服,手術過程大約10~15分鐘。一般來說,隔天就可以恢復8、9成的視力,若傷口恢復良好,大概1周後就可正常活動,碰水也都沒問題。

什麼是飛秒雷射?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

除了傳統手術,大家現在也經常聽到「飛秒雷射」,周宗賢解釋,飛秒雷射是用雷射去做原本要做的切口,因此切口會更致密、平整,傷口恢復也會更快;飛秒雷射手術過程要做一個正圓的前囊袋撕開,而水晶體前囊開口愈圓、愈置中愈好,若前囊開口太大或太小,人工水晶體的穩定性容易變差或遮擋視野。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飛秒雷射?一般術前,醫師都會做詳細檢查,包括整個眼球從角膜一直到視網膜,水晶體也會檢查是否曾經受過傷,或是有沒有其他因素如糖尿病、長期服用類固醇所造成的白內障,也會檢查有沒有黃斑部病變等問題。

 人工水晶體不是愈貴愈好

另外,白內障手術要選新的人工水晶體,周宗賢提醒,人工水晶體不是愈貴愈好,還是要依據個人需求和眼球狀況,像是最貴的三焦水晶體,若眼球各方面狀況不是很好,或是有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都不適合用多焦或三焦水晶體。而非球面的水晶體,比較適合青光眼的病人,因為可以增加對比度,讓視力得到提升。

白內障術後1、2年視力又模糊,是復發嗎?

此外,聽說有些人開了白內障手術,過1、2年之後,看東西又變得模糊,是不是白內障復發?水晶體已經換掉,為什麼會復發?對此周宗賢解釋,這其實不是復發,而是「續發性白內障」,因為在手術過程中,保留了原本水晶體的囊袋,然後把人工水晶體放在這個囊袋內,若是年紀比較輕或細胞活力比較好的人,表皮細胞會在後囊上增生,導致原本透明的後囊變得有點混濁,造成看東西變模糊。

 他進一步提到,發生續發性白內障的比例不高,大約15%~20%,若是70歲以上的開刀患者,比較不會有續發性白內障的問題。而一般遇到這種狀況,在門診就可以用雷射把後囊再打開,打一個圓孔,患者又可以看得清楚了。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囊袋張力環(Capsular tension ring)


利用原本水晶體的囊袋來放置人工水晶體

在現代的白內障手術中,為了代替原本水晶體約兩千度左右的屈光,需要植入一個片狀的人工水晶體,最理想的位置就是完整保留原來水晶體的囊袋,把人工水晶體放置在囊袋中,所以我們在手術中會先做一個大小適中的前囊袋環狀撕開,再用超音波將白內障乳化並吸除,並保留後囊袋來放置人工水晶體。
但是原本的水晶體是梭狀外型,而且可以藉由水晶體外圍的懸韌帶來做調節,影響屈光度的大小,讓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可以看遠或看近,跟人工水晶體片狀的外型並不吻合,因此當病患是高度近視,視軸較長,水晶體的囊袋相對就會較大,使得人工水晶體植入後無法保持在正中間的位置或是會有傾斜的狀況產生(如下圖),這種情況下就會使得散光水晶體或是多焦水晶體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

人工水晶體放置在囊袋內,可藉由囊袋張力環讓水晶體維持置中和水平
此外,有研究指出,大多數人的囊袋並不是完美的圓形,而是稍微有點橢圓,這也可能讓我們植入的散光水晶體無法固定在我們預定的位置上。藉由囊袋張力環也可以把囊袋撐成圓形,避免散光水晶體術後發生偏移。
一般而言,眼軸長如果超過25mm並使用散光或多焦水晶體就會建議使用囊袋張力環,來提升手術後人工水晶體的置中性和垂直視軸的穩定性,同時也可以避免後囊袋在水晶體後形成皺摺,而造成對三焦水晶體的光學干擾或夜間的炫光等影響。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攝護腺肥大用藥與白內障手術

 


男性良性攝護腺肥大與白內障都是銀髮族常有的症狀,因此臨床上常見到需要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男性病患有在服用攝護腺肥大的藥物,其中常用的甲型阻斷劑(α-blocker)如Tamsulosin的作用便是將膀胱頸及攝護腺的平滑肌放鬆,使尿道壓力下降,讓排尿較順暢。同時這藥物也會作用在眼球虹膜的平滑肌,而在白內障手術過程中,造成術中虹膜鬆弛症候群(Intraoperative floppy iris syndrome)。

虹膜上有一圈沿著瞳孔環狀排列的平滑肌(瞳孔括約肌),收縮會使瞳孔縮小,平時如同相機的光圈一般,可以隨光線的強弱而不自主的伸縮控制大小,調節進入眼內的光線,也就是所謂的瞳孔反射。

白內障手術過程中,需要放大瞳孔,才能在水晶體的前囊袋上做環狀撕囊,以及後續的白內障晶體乳化吸除手術,服用攝護腺肥大藥物的病人,虹膜因為平滑肌失去張力,不但沒辦法完全散大,還如同隨波逐流的海草一樣,會隨著手術過程中水流的變化而起伏震盪,影響手術的視野和手術的進行,病患也會覺得眼球的酸脹感較明顯,也就是術中虹膜鬆弛症候群。

預防方式可以跟泌尿科醫師討論改用其他種類藥物,不過因為Tamsulosin的半衰期長達48-72小時,因此停藥至少要4-7天的時間,同時在手術前加點散瞳劑或非類固醇消炎眼藥水(NSAID)也能避免術中虹膜鬆弛症候群的發生。

圖說:白內障手術術中的視野,瞳孔散大才能做前囊撕囊及白內障晶體乳化手術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目明耳聰,心情輕鬆

 


門診時常看到,病患接受白內障手術之後,看東西變清楚了,聽力竟然也跟著變好,雖然可能不是直接的影響,不過可以推測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除了聲音之外,還有表情和肢體語言作為輔助,所以白內障嚴重影響視力的患者,往往因為失去與外界的連結,而變得有些封閉或憂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也就越來越差,常見病患接受手術後,臉上多了笑容,衣著打扮也變得年輕起來,生活又變得多采多姿,不過最近有個病人開完刀後,竟然坐骨神經痛也好了許多,只能推測可能是看得清楚了,心情輕鬆,肌肉也比較不緊繃吧!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糖尿病患者接受白內障手術後的角膜變化

糖尿病除了常見的腎病變、神經病變和造成失明最主要的視網膜病變外,在眼球內因為過高的糖分,使得醛糖還原酶(aldose reductase)和金屬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的活性增加,形成了過多的糖化終產物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而破壞了角膜的基底層並限制內皮細胞的移動,使癒合過程變得緩慢,角膜因此對於創傷或壓力格外的敏感和易受傷害。

目前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在白內障手術後,相較於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有顯著減少,變異係數增加,六角狀細胞比例減少,角膜厚度增加,這些變化在手術後約一個禮拜最為明顯,之後會慢慢回復。

在視力上,除了術後第一週的視力略有影響外,在術後三個月時,糖尿病患者相較於非糖尿病患者並無差別,比較需要注意的是,白內障手術後有發生角膜水腫的病人也比較可能發生黃斑部水腫,因此需要持續的追蹤。

糖尿病患者只要好好控制血糖,接受微創白內障手術也可以達到良好的視力改善效果,但是如果白內障放到太熟,手術中的超音波能量可能會對角膜內皮細胞造成更大的壓力,而使恢復期拉得更長。


參考資料:Clinical evaluation of corneal changes 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i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cataract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 Rep. 2017; 7: 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