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在移除混濁的水晶體後,必須植入一個人工水晶體,以替代原本水晶體約兩千度左右的屈光功能,隨著科技的不斷進展,人工水晶體從原本的硬式發展成現在的軟式可折疊式人工水晶體,可以從白內障手術的微創切口中植入,為了因應現代人對於視力和生活品質的要求,又發展出非球面、散光矯正、三焦和延焦等不同的功能,以滿足在白內障手術後一併矯正近視、遠視、散光和老花的困擾。
非球面人工水晶體:
減少球面邊緣的變形和像差,提升影像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及夜間視力,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假如以夜間時速88公里的速度駕車,植入非球面水晶體的患者可以提前14公尺發現障礙物,對於夜間的行車安全有大幅的提升。
散光矯正水晶體:
據統計國人有15%以上患有超過一百度的散光,若是白內障手術未矯正散光,術後仍會有疊影、影像邊緣模糊及夜間視力不佳的情況。
三焦水晶體:
兼顧遠、中、近三個焦段的視力,不管是看書、打電腦、戶外活動都不受限,但是少數病患可能會有夜間炫光和光暈的現象,如需夜間開車則不建議使用。
延焦水晶體:
又可分為短焦、長焦與全焦段水晶體,區別在於涵蓋的焦段範圍,焦段範圍內的影像都是清晰的,非繞射設計也可以減少夜間炫光的產生。
人工水晶體的選擇,應衡量生活上的需求與自身眼球的條件,如黃斑部病變患者、青光眼患者就不建議使用三焦水晶體,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做決定,才能在術後得到最好的視力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